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来临之际,www.sg587.com 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党员们赴昌邑市龙池抗日战争纪念馆(烈士祠)和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并走访慰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赵秀珍和抗美援朝老兵李振祥,学习老党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党支部党员在烈士祠合影
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
党员们来到建于1945年的全国首家乡镇级抗日战争纪念馆——龙池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此缅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烈士祠守护人魏铁良老人带领党员们站在1946年保存至今的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前,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昌潍大地上抗日军民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支部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精彩、感人的党课。讲解结束后,全体党员同志在内供527名烈士灵位的烈士祠堂前深深鞠躬,对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最后,所有党员走进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立的龙池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东西厢房布展两个展厅,共同回顾了先辈们在抗战中的艰难历程及浴血河西、气吞疏勒的光辉革命史。
在烈士灵位前听革命故事
随后,支部党员们来到抗战时期发挥护送过往干部、协助部队往来、密运战略物资、传递文件和情报作用,全面诠释“三北”党政军勠力同心、浴血奋战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用鲜血保卫“渤海走廊”,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的战斗历程。在这里,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不断从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在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合影
聆听党员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昌邑龙池瓦东人92岁高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赵秀珍老人家中,听她讲从十四岁开始“干革命”,到“那时国家穷,净压迫的,现在哪有敢的”的革命故事。当我们见到老人时,老人弯腰驼背,手也已经变形。老人讲她9岁时,就目睹了日本鬼子对老百姓的迫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年仅14岁的赵秀珍“心想着往上奔,去打鬼子”,当时跟着村里岁数大的人给八路军做军帽、军衣。16岁的赵秀珍老人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8岁那年正式转正。从此她便无怨无悔,一心一意跟党走。“偷着去开会,那时候入个党真是不容易”“一个月几毛钱党费,省着吃也得交”“国家也需要钱嘛”。老人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开始斗地主、打恶霸,然后土改、分田地。1952年,赵秀珍嫁到瓦北村当起了“大嫂子队长”,从事妇女工作。说起现在的生活,“早些时候,野菜都吃不上,都挖净了。”“你现在的生活,和原来那个生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开天辟地没这样的社会。”
党员们与赵秀珍老人合影
接着,党员们拜访了昌邑市龙池镇姚徐邓村94岁的共产党员李振祥,亲耳听这位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役以及著名的潍县战役和济南战役的老兵讲他的抗战故事。党员们围坐在李振祥老人身旁,他拿出满桌子纪念章,沉甸甸的勋章上不仅凝结着珍贵的荣誉,更凝聚着他的生死经历。李振祥老人讲到,他1947年在村里入的党,随后当了兵,在各大战役中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多次。1955年李振祥复员回到家乡,当年又参加了公安部队,先后在昌邑公安局、潍坊监狱、五一农场工作,1964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复员回到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了15年的生产队长。李振祥在战场上能够英勇杀敌,在地方建设中也冲在最前面,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因为党的领导,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党恩、跟党走。”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天,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党员们参观红色基地、拜访老党员既是党性的锤炼、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党员们纷纷表示,要时刻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
(撰稿:李晓慧;审核:王芳伟)